每一種沖煮方式,都是風味的演出方式。
不同的器具與變因,將同一支豆子帶向不同表情。
這裡是我們推薦的幾種經典沖煮法,搭配風味建議與操作細節,讓你找到屬於你的沖煮節奏。

手沖 沖泡方式

建議比例及研磨程度

  • 1 克咖啡粉:15 克水(20 克粉 → 300 克水)
  • 中細研磨 - 砂糖粗細

沖泡步驟

1. 預熱器具與濾紙
用熱水充分潤濕濾紙與濾杯,避免紙味,也能預熱壺與杯。
※ 注意:別讓濾紙貼不緊,會影響水流速度。

2. 加入咖啡粉
確保粉面平整,有助於水流均勻穿透。

3. 第一次注水 (悶蒸) 30 秒
注入約30g熱水(約攝氏91~93°C),畫小圓充分潤濕。靜置讓二氧化碳釋放。
※ 若膨脹大代表豆子新鮮。

4. 分段注水:第二~第四段
每次注水量控制在50~80g,畫圈保持水柱細穩、勿太高,避免破壞粉層。

5. 完成時間控制
總萃取時間建議在 2:30~3:00 內。過快→太酸;過慢→過萃偏苦。

KOSELIG 專業叮嚀

  • 水溫過高(>95°C)會過萃發苦;過低則風味萎縮。
  • 咖啡太細或粉層攪動過多會阻塞流速。
  • 清洗濾杯後請保持乾燥,以免粉層受潮。

法式濾壓壺 沖泡方式

建議比例及研磨程度

  • 1 克咖啡粉:15 克水(20 克粉 → 300 克水)
  • 粗研磨 - 粗鹽狀

沖泡步驟

1. 預熱壺體
使用熱水潤壺,有助保持水溫穩定。

2. 加入粉、水與悶蒸
加入咖啡粉,先倒入50g熱水,快速攪拌後靜置30秒。

3. 倒入剩餘熱水至總量
攪拌幾下讓粉均勻懸浮。

4.蓋上壺蓋靜置萃取
蓋上濾網但先不壓,靜置至第 4 分鐘。

5. 緩慢下壓並立即倒出
濾壓網要均速下壓,避免攪動底層粉末。

KOSELIG 專業叮嚀

  • 粉太細會讓濾壓時阻力大,並產生大量細粉渣。
  • 壓完務必立即倒出,避免過萃導致苦澀。
  • 清洗時請拆解濾網,否則會有咖啡油垢殘留。

愛樂壓 沖泡方式

建議比例及研磨程度

  • 15 克粉 → 200 克水)
  • 略細於手沖 - 接近砂糖

沖泡步驟

1. 組裝反轉結構
將活塞插入筒身,倒置放穩。

2. 加入咖啡粉並悶蒸
加入咖啡粉後注入約50g熱水,攪拌均勻,靜置30秒。

3. 注入剩餘水量至200g
再次輕攪混合,總靜置時間約至1:30。

4. 裝上濾紙蓋,翻轉擺杯上
濾紙請事先濕潤,避免紙味。

5. 均勻施力緩壓
約 30 秒內緩壓至結束。

KOSELIG 專業叮嚀

  • 壓力不需過大,壓太快會有苦味或爆漿風險。
  • 水溫建議不要超過93°C,避免焙味或澀感增強。
  • 使用完請立刻清洗零件避免味道殘留。

摩卡壺 沖泡方式

建議比例及研磨程度

  • 固定粉量,依壺大小
  • 中細 - 略粗於義式粉

沖泡步驟

1. 預熱水並倒入底壺
使用熱水可避免底部長時間受熱導致過萃。

2. 加入粉並平整粉面
粉不要壓實!只需填平即可。

3. 旋緊壺身並中小火加熱
開蓋觀察壺嘴,咖啡會平穩流出。

4. 聽到「嗶嗶聲」立即關火
代表咖啡即將結束萃取。過晚會有苦味。

5. 用冷毛巾包底部降溫
避免殘留熱度繼續萃取。

KOSELIG 專業叮嚀

  • 不可壓粉、不過滿,否則壓力過高會影響安全。
  • 金屬壺會殘留味道,建議定期深層清潔。
  • 新壺使用前建議空煮2~3次去除金屬氣味。

義式濃縮 沖泡方式

建議比例及研磨程度

  • 粉量 (Single) → 8–10g(常見義式機)
  • 粉量 (Double) → 16–18g(標準雙份濃縮)
  • 水量 (出液) 約 30ml(Ristretto:20ml / Lungo:40ml)
  • 細粉 - 接近麵粉

沖泡步驟

1. 預熱義式機與手把
確保沖煮頭與濾把都有穩定熱度,避免溫度落差影響萃取。

2. 研磨並填粉
現磨細緻咖啡粉,裝入手把後輕拍平整。

3. 壓粉 (Tamp)
使用壓粉器垂直施力約15–20kg,壓實粉面。

4. 沖煮萃取
啟動沖煮開關,觀察流速。理想狀態是「細緻金色絲線般流速」,約25秒達到30ml。

5. 觀察油脂 (Crema)
良好油脂為榛果色濃密泡沫,能代表壓力與粉層狀態良好。

6. 立即享用或搭配奶飲
義式濃縮應趁熱飲用,1分鐘內風味最佳。

KOSELIG 專業叮嚀

  • 若萃取太快(<20秒):可能研磨太粗或填壓太輕,風味偏酸稀薄。
  • 若萃取太慢(>35秒):可能研磨太細或壓太重,風味偏苦或悶澀。
  • 若無法產生穩定油脂,請檢查粉量、壓粉角度與機器壓力。